你好,欢迎来到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
党务建设
党务建设

主题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

发布日期:2023-11-07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博大的开放胸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念。
  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经济结构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也要看到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为进一步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在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围绕发展宗旨、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格局、发展目标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是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此后又进一步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发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宗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我国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和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并科学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变”与“不变”的辩证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解决好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揭示了强化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新概念,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而且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把握大局、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认识,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

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立足新时代新变化以及胸怀“两个大局”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内涵从一维到多维的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发展思路从局部推进到系统推进的转变,发展动力从依赖外部到内生为主的转变,深化了我们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困境,深刻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方案,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格局,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